中泰国际颜招骏:港股市场2023年策略展望,港股更大的机会在下半年

时间:2025-07-05 22:47:51来源:苦乐不均网 作者:时尚

来源:捷利金融云

“去年影响港股市场的中泰展望因素包括疫情、房地产风险、国际股市港股更美联储紧缩、颜招俄乌冲突,骏港中概股退市风波等全部都有好转,场年策略虽然美联储离转向宽松还有很长时间,半年但最强的中泰展望紧缩压力已过。

今年港股的国际股市港股更投资环境会比去年好,我们预计美元在年中因美国衰退及市场对降息要求的颜招提升而明显转弱,叠加中国多重政策转向大幅提振市场信心,骏港人民币扭转单边贬值的场年策略态势会支撑港股。中国的半年经济周期领先海外,也将于率先筑底回升。中泰展望”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先生,国际股市港股更以《2023年港股市场策略:冬去春来,颜招迎接曙光》为主题,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港股的影响进行宏观分析,并展望未来可以关注哪些版块。

以下为颜招骏先生直播全文:

“展望今年,投资环境会比去年较好。大环境上,我认为未来10年我们面临去全球化格局保护主义抬头,去全球化的世界的效率会下降,加剧通胀压力,安全的供应链将变得更重要,所以全球通胀不会很快跌下来,长期的通胀及利率水平会比过去十年高,同时会限制金融资产估值的提升空间,新经济常态对资产配置将产生重大的变化。

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美元会因为衰退及降息预期增加而转弱,加上中国多重政策转向大幅提振市场信心,人民币转强会支撑港股,中国的经济周期领先海外,也将于率先筑底回升。2023年扩大内需是主要抓手,同时大力提振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对今年的港股是乐观,我认为市场是在波折中上行,更大的机会在下半年。”

01 中国债息走势反映市场有较好的经济复苏预期

从周期角度,港股及宏观经济于今年都是个转折年,中美主动去库存周期将会持续至今年三四季度左右,加上疫情反弹会对经济带来短暂的影响,因此今年上半年盈利复苏步伐仍较波折,但中国政策发力加上补库存周期启动会令下半年经济有个复苏,下半年有望迎来中美共同向上阶段。在全球衰退的大背景下,企业盈利会从上游向下游传导,中下游企业的表现会更好。

近期中美长债利率出现背离走势,背后反映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

02 房地产三支箭解决融资难困境,但需求复苏仍具挑战

近期地产政策在供需两端不断加码,缓解房企资金流压力,我们看到很多内房债价都大幅反弹。虽然近期的数据还不算很好,但是地产最危险的时候应该过去了,后面会逐步走向正常化。

不过,楼市另一方面是信心的问题,出台金融支持,就是用资金给楼市托底。短期内,解决房地产融资难题,也有助于提升社会融资,而房地产链条亦有助拉动企业中长期贷款。然而,在“房住不炒”的大原则下,保交楼保房企不等于保房价托房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扩大内需时,排名第一是住房改善,很显然,地产成为2023年稳增长扩内需的关键领域,在需求端,预计会有更多的政策围绕“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我们认为需求端发力要视乎居民加杠杆意愿,现时居民杠杆率高企,收入预期下降、人口红利消失等因素都是地产复苏得比较缓慢的主因,但是对经济的负面拖累基本上已经过去。

03 消费会成为今年稳增长的新动能?

去年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是最大拖累。1-11月社零累计同比增长只有0.1%,过去三年CAGR只有2.3%,远低于疫情前的8%左右。去年主要靠汽车消费及日用品消费拉动,如果没有汽车,今年消费更难看。制约消费因素分别有:1)消费场景制约;2)收入增预期走弱;3)消费倾向改变,居民储蓄意愿上升,例如四季度倾向储蓄的居民占比上升到61.8%,是历史高位。

放松防疫之后,必然会有一波疫情高峰期,这谁都躲不掉,不管是美国、新加坡、台湾还是香港,在放开后的第一时间,都会迎来一个疫情爆发的高峰期。

04 库存周期已经步入补库尾声,美国已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

我们11月的出口同比大降,接下来出口将对经济增长带来拖累。12月美国ISM制造业PMI指数跌至收缩区间,新出口订单及新订单指数反映美国内、外需持续收缩。宏观角度,美国库存速度放缓,制造商库销比在高位持续回落,供应链压力有望逐渐缓解。

微观角度,在美国经济和需求已经趋缓的大环境下,意味着库存周期已经步入补库尾声,我们认为美国或已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

05 高利率会维持一段较长时间

我们认为现在预测降息言之尚早。但事实上,美联储减息也未必有利于市场,因为他们是LAG BEHIND DATA 参考滞后数据决策,经济及市场肯定发生了重大问题才会减息,例如18年美股就通过下跌倒迫美联储降息。

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其实是三部曲,1)减少加息幅度,2)停止加息,3)减息。现在紧缩转向的时间尚早,政策转向仍有很长时间。虽然如此,边际加息幅度下降将减少利率对股票的估值挤压,有利股市反弹。好方面看,随着通胀及经济增速下行,长债利率的上行空间有限,都有利股票市场的反弹。

06 预测2023年恒指将在17,000至23,900点区间运行

目前市场预测2023年恒指的每股盈利增长15.0%,但考虑到明年欧美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而防疫优化后的经济复常过程迂回曲折,盈利预测路径崎岖不平。我们预计年底美国10年期债息是3.5%,并通过PE及股权风险溢价模型计算2023年的潜在波幅。预测2023年恒指的波幅在17,000至23,900点,PE区间是9.0倍至11.5倍。

07 可选消费、医疗保健、科技行业的预测盈利增长最快

根据过往的规律,当年表现最好的行业在第二年的表现都会比较落后或反转,很少出现连续两至三年上涨。去年能源、电讯的表现一枝独秀,今年再大幅跑赢的机率会比较小。去年工业、科技、消费、公用事业、医疗保健的表现最差,今年存在较大的反转空间。

到具体行业及思路方面,结合经济及政策的大方向,我们比较看好可选消费、工业、医疗保健、材料、科技,而可选消费、医疗保健、科技行业的预测盈利增长最快,都属于困境反转。

最后,我们预计2023年海外流动性仍然紧张,金融市场仍会波动,预计美元及港元利率于2023年维持在高位,但更强的加息预期已过。传统高息股能够提供稳定现金流及股息回报,且股价经历2022年大幅回调后已具配置价值,建议关注房地产信托基金、香港公用股、部分香港高息地产股;我们亦建议继续保留电讯股的仓位;内地优化疫情防控及美国回补战略石油储备对石油价格带来支撑,建议继续配置石油。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